当前位置:首页 » 国交学习资料 » 正文

Why today’s graduates are screwed 毕业生就业市场已跌至冰点

234 人参与  2025年07月24日 21:03  分类 : 国交学习资料  评论

看了《经济学人》一篇文章,标题「Why today’s graduates are screwed」,中文翻译「今天的毕业生为何如此绝望」。

从数据侧分析了美国大学生当下面临的窘境:

其一,大学毕业生中位数收入和高中毕业生相比,2015年高出69%。而到去年这一溢价已降至50%。

其二,大学「毕业生满意度差距」从过去的7%下降到了3%。

其三,精英过剩,大学生正在失去特权。2024年,斯坦福商学院毕业生离校三个月内的就业率已从2021年的91%骤降至80%。

更加雪上加霜的是,企业招人为了降低成本,商业服务行业雇佣的低学历从业者比15年前更多——

用通俗的话说,雇主现在越来越多的让「非大学毕业生」从事以往仅由「大学毕业生」承担的工作。@经济学人

原因也很简单。以前的工作大部分需要电脑,但现在的就业门槛是,你只要有台手机就行。这导致的结果是——

22至27岁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的美国群体——其失业率有史以来首次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。@经济学人

更有意思的是,现在「非大学毕业生」就业机会增加,但群体人数正在减少,他们反而成了一种「稀缺资源」。

说说《经济学人》的结论:大学或者说学历,已经没办法和一个人前途挂钩。

美国大学生越来越难找工作,哪怕高回报率的哈耶普斯,洪流之下也难幸免。

Why today’s graduates are screwed 毕业生就业市场已跌至冰点  数据 第1张
图 | 经济学人插图

难就业的原因有几个:

第一,技术迭代跑在了教育改革的前面。

这件事太多人说,AI时代很多工作被取代。从码农、翻译到金融、法律,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产业,都在削减入门级岗位。

过去IBM是法务审合同,养一个人年薪大几十万得有吧,现在AI工具搞定,撑死一年几千块的成本还不用Double五险一金。

技术把工作迭代没了,大学里的专业还在艰难搞转型。

十年前英语专业还是中国高校规模最大的专业,毕业生每年超过10万人,但201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,有59.4%的少年儿童在3-5岁就开始学习英语了…

一个22岁专八毕业,哑巴英文;一个16岁托福110分,读的是英国文学,哪个更容易找工作?所以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吐槽学英语没用,专业难对口。这是起跑线上的差距,穷尽一生也难追上…

而就这么一个10年前开始全面工具化的专业,2023年中科大才取消,今年才全面消失。这十年走出大学的百万英语专业毕业生,没跨学科能力,就业的起点可不跟高中毕业差不多吗…

第二,高校的急剧扩招导致了教育标准下滑。

扩招是全球问题。

之前我以为国内大学扩招是为赚钱,陈志文老师说不对。我们的公办大学完全是倒贴。扩招始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,最初目的之一是刺激个人消费,同时提高劳动者素质,延缓就业。

但扩招带来的问题,是一堆不愿意学习的孩子都进大学了。


国外也是一样。当大学开始招收资质平平的学生,又未能提供优质教学时,学历只是让年轻人找工作更挑剔,而不是能力有所提升。

匹兹堡州立大学苏珊·卡尔森团队的最新研究显示,当今许多大学生实际处于「功能性文盲」状态——

不少英语专业学生竟难以理解狄更斯的《荒凉山庄》,开篇首句「米迦勒节刚过,大法官正端坐在林肯法学院大厅」让许多人困惑不已。@经济学人

大学还向本不该入学的学生提供垃圾课程。

原文:Certainly some universities do offer rubbish courses to candidates who should not be there.

很多家长以为只有通过GK才能上大学,但某些中外合作项目,不用GK不要GPA,甚至英文都是极低分,只要你掏得出几十万,躺着拿文凭。这类文凭课程,追求的就是水过…

过去是个文凭就能找坑位,尤其有爹妈托底的,大学混吃等死四年直接上岗。但现在精英二代就业也卷起来了——

D小姐也得刷个和哥大名字沾边的专业才能有机会辗转进协和;2023年交行BJ分行二面名单,耶鲁伦敦政经被称为「神仙打架」。咱就说,名单里的学校哪一所是普通家庭供得起的?

内卷,现在都是各小圈子内部自己人往死里卷。

不卷怎么办?银行柜员这种活少钱多还稳定的工作在变少。在欧盟范围内,2009年至2024年间,15至24岁在金融和保险行业就业的人数下降了16%。

精英二代里的普通孩子,智商选不了理工科的,都基本是经济商科一个出口。就业出路,基金证券投行各种动荡,卷柜员还能抱铁饭碗,不是么?

还有一批学艺术,90%是连商科都卷不动的,10%才是有才华还有父母托底。

中产二代「童年富裕症」让他们脑子还有点儿拎不清——

在美国以外的地区,艺术、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占比大多呈增长趋势。法国学生数量增长36%,爱尔兰更达到45%。这种现状实则是政府正在补贴无用的学位,变相鼓励年轻人浪费时间攻读这些专业。

令人费解的是,新闻学课程的入学人数也在增加。如果这些趋势反映了年轻人对未来就业形势的认知,那他们的处境确实堪忧。@经济学人

经济学人含蓄地表示,学生们可能没选对专业。我觉得可能很多人压根没考虑过找工作…

就好像,只有被社会毒打过的家长才会苦口婆心劝学,吃过读书读得少的苦;生来衣食无忧,五岁走遍七大洲八大洋,小学就脚踏南极,17岁爬上珠峰的小孩来说,很难理解学习的必要性的。

500万把一个孩子送上地球的巅峰,根本没什么可讴歌的。让他凭自己的本事赚个500万试试?这才是真牛逼…

说的有点多。

反正被社会毒打过的美国孩子已经开始考虑不上大学了,「经合组织数据显示,2013至2022年间美国本科课程注册人数下降了5%。

那我们能做什么?

第一,跳出固有思维,主动迎接改变。

不少人教育孩子擅长「刻舟求剑」,被成功经验牵着鼻子走。人家学医好就业,放在你身上未必灵;今年金融年薪百万,明年可能揭不开锅。

全局看问题,要看懂上层指挥棒。虽然我提倡尊重个体发展,但没啥资源的家庭就要梭哈理工科,专业不好使,至少锻炼了脑细胞。

第二,多学点东西,少刷点视频。

从英语专业的消失就能看出来,知识单一最容易被淘汰,工具学科更容易被淘汰。将来成功要「善变通」,能灵活解决问题,具有国际组织讲的「可迁移技能(Transfer able skills)」。

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培养,先多学多看,才有机会打通知识链路。少刷视频多看书。被动听废话,不如主动思考有自己的想法。

以后职业想象空间很大:潜水教练是医学博士,小护士当原创歌手,纹身师能写代码…一路穷巷可以换道走,降低单点失败风险。

有一个好消息,经济学人说从电动汽车到可再生能源,创新主阵地已转向中国,这就是一代人的机会。

参考资料:
[1]《Why today’s graduates are screwed?》来源:经济学人「The Economist」/ 译:Nancy


作者:mikizhou

推荐阅读:

我们没有什么不同 我们都是天赐的礼物

游子|我们为何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回来?

2016-2017SBL新秀大赛数据统计

版权声明:“备战深国交网”除发布相关深国交原创文章内容外,致力于分享国际生优秀学习干货文章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原谅,并联系微信547840900(备战深国交)进行处理。另外,备考深国交了解深国交及计划参与深国交项目合作均可添加QQ/微信:547840900(加好友时请标明身份否则极有可能加不上),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!
非常欢迎品牌的推广以及战略合作,请将您的合作方案发邮件至v@scieok.cn

本文链接:http://statistics.scieok.cn/post/5057.html

数据  微信公众号:scieok
微信号:ScieOk_cn

加微信,发送 2025 即可进群获取深国交备考资料,并有定期分享相关教育心得
<< 上一篇 下一篇 >>

  • 评论(0)
  • 赞助本站

支付宝账号

财付通账号

    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深国交2024年英美本科录取小计

    深国交2024年英美本科录取小计

未标注”原创“的文章均转载自于网络上公开信息,原创不易,转载请标明出处  
深国交备考 | 如何备考深国交 | 深国交考试 | 深国交培训机构 | 备战深国交 | 联系方式

Copyright www.ScieOk.cn Some Rights Reserved.网站备案号:京ICP备19023092号-1商务合作
友情链接:X-Rights.org |中国校园反性骚扰组织 | 留学百词斩 | 南非好望角芦荟胶 | 云南教师招聘考试网 | 备战韦尔斯利网| 备战Wellesley